跳到主要內容區

演講心得【藍祖蔚老師】∣致敬與背叛-華語文學改編電影

主講∣藍祖蔚老師
講題∣致敬與背叛-華語文學改編電影
主持人∣劉秀美老師
日期∣2022/10/05(三)
時間∣10:00-12:00
地點∣東華大學人社一館第二講堂

【演講心得∣蕭舜恩】

無論是在昨天10/4的「電影開門,感官開門」的演講,還是今天談改編電影,藍祖蔚老師都提到了小說跟電影的差異:影像在構建世界上相對具像且直接,一旦所有細節都清楚在眼前,聽受眾便很難再有想像的空間。

自行想像的自由度,是文字世界跟影像世界的重大差異。我想但那並不意味我們的電影閱讀就是被動的,而是主動的地方不一樣,閱讀書面文字時我們的主東性表現在想像的投入,而看電影時,其主動表現在留意構成電影的那些元素,彼此之間的協調與作用。

講者也談了不同身分的人,是如何看待改編這件事。從改編者的角度來說,在表達自己對原著的喜愛的同時,做出自己的詮釋同樣要緊;而原作者的角度則可能認為這是獨立的作品,看似源出於原著書籍,實則各自有其關懷。有趣的是,講者提到了「很難改編成電影的小說」。很難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可能會有什麼性質?過去的張愛玲改編電影,在想要保留「張腔」的情形下,常常只能安排一個旁白唸小說裡的文字。藍祖蔚老師說,她的文字很難找到對應的影像符號。〈傾城之戀〉文字極美、范柳原對白流蘇說的話讀起來很美,然而成為演員台詞便無比尷尬。這種「難點」究竟是限制,還是發揮手腳的地方,似乎仍很仰賴改編者的創造性閱讀。

在文學經典的眾多改編版本中,如何做出跟前人不同的面向?(影響的焦慮?)藍祖蔚老師提到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,此劇早有眾多影視改編作品,然而過去的改編版本在選角時,都找擅演舞台劇的演員,如此一來可以把莎劇台詞流暢表現。但在柴菲萊利的版本,他找了十五歲的演員來飾演茱麗葉,跟莎翁在劇中為茱麗葉設定的年齡相近。這種想要貼近原著青春本色的想法,令人聯想起白先勇的「青春版牡丹亭」。在揣摩文本角色情感時,不同國家、不同時代的兩人採取了相似的作法。兩人若是相遇,應該很能同理對方心情吧。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