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演講心得【陳育萱老師】∣ 時間裡沒有後來──一個寫作學徒的見證

主講人∣ 陳育萱老師
講題∣ 時間裡沒有後來──一個寫作學徒的見證
主持人∣ 許甄倚老師
日期∣ 2022.05.30
地點∣ Google Meet 線上演講

【演講心得∣劉大芸】

一看到講題,我便想到瑪格麗特‧愛特伍在《與死者協商》中說過:只要是小說,其中便一定有個時鐘。敘事在時間中移動,從一個事件到另一個事件,從一個知覺到另一個知覺。妳不能拿著一面鏡子照向世界便說這是故事,除非背景裡有時間滴答滴答流動的聲音。

「事件發生,與其他事件形成關係。這就是時間。時間就是一件該死的事情之後接著另一件,而這句子裡最重要的詞是之後。」
所以,時間裡到底有沒有後來?

演講從故事對人類心靈的重要性講起。故事讓大腦能夠練習面對陌生處境,這是人類的生存本能。人生需要各種體驗,實際的和情感上的,故事是獲得這些體驗最低風險的方式。
如果妳想要體驗不只一個人生,又想要完好的從這些人生裡走出來,那麼妳需要故事。故事可以說是最古老的VR實境,四千年前古巴比倫人刻在泥板上的吉爾迦美什史詩開始也好,《銀翼殺手》中的共感箱也好,故事是人類體驗別種人生的重要方式。

講完對於讀者來說故事的重要性後,演講進入對作者來說文學的意義。「作家創造小說是『發現』人性尚未為人所知的一面。」陳育萱說。用米蘭‧昆德拉的話來說,每一部小說都在告訴讀者:「事情遠遠比你想像的複雜。」小說家的嘗試有時候看似沒有效率,但其實是在接近真理。真理向來不是方便迅捷的。魯西迪說,挑戰所有政治正確、姑息苟且和恐懼,拒絕把世界視為理所當然,文學是最大無畏的形式。

而寫作也是對人性最大的信任。當一個作家揭開自己隱密的傷口,無論他自己注意到與否,這個行為都是出於對人性莫大的信任。可以說,寫作者對人性提出最多質疑,但同時也是最信任人性的人。

接著陳育萱給我們看了多位作家的創作習慣,史蒂芬‧金每天早上八點到八點半必須在固定位置吃維他命、聽自己挑的音樂,連稿子都放在一樣的方位,以這些儀式來開啟一天的寫作工作。芙蘭納莉‧歐康納一天只寫作兩個小時,她說她的寫作能量就只能寫這麼長時間,不過她決不會讓任何事情干擾那兩個小時。

看完作家們的創作方法後,陳育萱也給我們看了一些作家給寫作者的建議。這些建議沒有多做解釋,大多都很實用,有的很直接,我在這邊便列出幾個有趣的:

尼爾‧蓋曼
短篇小說必須有強而有力的核心想法。
故事應該帶角色踏上一段旅程。
當你開始時,無須擔心想得不夠透徹。
你寫的第一行,未必是完稿中的第一行。
第二稿要使一切看起來全是刻意為之。
惜字如金,像是每寫個字就要因此付費。
短篇小說應該讓你每次重讀時,都能看見新的東西。
短篇是練習長篇的完美方式。

艾加‧凱磊
一定要享受寫作。
愛你故事裡的人物。
下筆時可以肆無忌憚。
一律從中間寫起。
盡可能不要預知結局。
別只因為「向來如此」就跟著做。
寫得像自己。
寫作時一定要獨處。
讓喜歡你作品的人鼓勵你。
每個人的話都聽,但別照做。

馮內果
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物身上花費的時間,不應該讓人覺得花在他身上是浪費的。
給每一位讀者創造至少一個他們可以為之喝采的人物。
每個人物都有所求,即使它只是一杯水。
一句話要產生下面兩個作用中的一個──表現人物、推動情節。
首尾盡可能呼應。
做一個虐待狂。無論你的主人公們多們可愛、純潔無瑕,都為他們設計一些痛苦的遭遇──這樣讀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們。
只為取悅一部份人而寫作。如果你打開窗戶向世界示愛,這樣就好比你的故事得了肺炎。
盡可能快地把盡可能多的資訊傳達給你的讀者。讀者應該要對接下來發生什麼、在什麼地方發生、為什麼發生有充分理解。就算蟑螂把最後幾頁啃掉,他們也自己可以完成這個故事。

演講的最後,陳育萱提到自己在佛蒙特駐村的體驗,讓我對台灣作家的生涯有更多的想像。陳育萱也提醒我們,投稿文學獎(並得獎)是要在台灣成為作家必不可少的歷程,但以一個作家的寫作生涯來說,僅僅只是起點而已,我們應該以一本書的、一本書的角度去規劃自己的創作。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