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演講心得【楊隸亞老師】∣ 文學獎戰場:你要后翼棄兵,不要獎金獵人

主講人∣楊隸亞老師
講題∣文學獎戰場:你要后翼棄兵,不要獎金獵人
主持人∣ 張寶云老師
日期∣ 2022.04.15
地點∣ Google Meet 線上演講

【演講心得∣蔡宜芬】

這是一堂文學獎攻略講座。

老師先是列舉幾個文學大獎的歷年得獎者,其中不乏現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,像是朱天心、朱天文、吳明益老師、陳思宏、言淑夏…老師說,你看這些響當當的名字,都是當年榮獲過三大報文學獎的人。

我想老師的意思是,這些作家在年輕時,那尚未成熟,仍在磨刀的階段,是不斷透過文學獎去得到文壇前輩的認可,同時也可以檢視自己的作品。

我也經歷過(或說還在經歷),只不過不是文學獎,是影展的短片競賽。競賽確實是一個進入這門領域的管道,當然,不能是那些繳錢就入圍的蟑螂影展,必須是具有一定公信力,沒拍出成熟、順暢、有自己風格的影像絕對進不了的那種影展(每個影展各自喜好的類型,我相信文學獎也有吧?)在影視界,一旦有了入圍某某影展的資歷,便大大增加獲得短片輔導金、長片輔導金的機率,那創作者就有機會拍下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了。

但是,競賽也不是唯一拍攝長片的管道,在影視領域也有透過拍攝MV而獲得青睞,也有演而優則導的、或是剪接剪得不錯跑去寫劇本然後再度轉去當導演,然後拍下第一步長片的。只要展現才能,或是家裡財力優渥,就能拍。我好奇文學領域是否也這樣,楊老師提及現在獲得三大報文學獎也不一定就能出書,老師說自己當年獲得首獎時,以為會有如雪片般飛來的出版機會,結果等著等著,什麼也沒有,反倒很多其他創作者將作品發表在網路上,就成功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。

在講座的後半段,老師列舉幾篇獲得林榮三文學獎的散文作品,去講述她認為的、可以得獎的作品應該如何寫,我想創作者每個都想得獎,得獎是為了獎金?為了名譽?為了成就?我的答案是,檢視自己的作品。為了得獎去寫出符合文學獎胃口的作品,是否失去創作的樂趣了?不過,這是因為我目前不是以寫作當成經濟收入主要來源吧。

前些陣子文學youtuber/作家朱宥勳做了一集節目,探討為何現在有這麼多文學獎棍出現,他提及,作家好不容易出一本書,卻這麼難賣,賺到的錢還不如去得一個文學獎,影片以更有力道的說法作結,他說,如果你很生氣這些獎棍,不如回頭想想自己過去一年內,有像獎棍們這樣穩定產出一、二十篇的文稿嗎?如果沒有,那請覺悟。

我記得之前讀過一位學者的主張,寫作應該以產出公開發表看為目的,才能有系統的把內容組織起來,我想如果文學獎可以當成這樣的產出目的,加上賺點生活費,那也不失為一件好事。

回到楊老師的講座,在最後的問答時間,一位應該是大學部,相當稚嫩的小學妹問了一個問題:「老師,參加文學獎應該設定一個年限嗎?我可以參加比賽到什麼時候呢?」老師回答:「恩,我想就,30歲吧。」

可是老師,我已經超過30歲了。


【演講心得∣楊妙紫】

因應疫情的緣故,多場實體演講改為線上進行。在看見講題時,文學獎三字,大概是許多寫作者並不陌生的領域。臺灣各縣市每年都會舉辦文學獎比賽,舉凡常見的新詩、散文、小說等徵稿,具縣市特色的客、閩南語、及新住民文化的文學徵稿也陸續在這幾年發展開來。此次講座邀請了,曾獲林榮三文學獎,並出版個人散文集「女漢子」的作家楊隸亞來演講。

楊隸亞老師從網路上的一些留言,來開始講述,文學獎的初衷與到現階段所面臨的一些問題。在網路尚未普及的過去,寫作者能增加自己的作品曝光率的方式,多半是靠投稿報紙或是文學獎比賽,但隨全球科技進步與多元文化的影響下,文學獎和投稿報刊已不在是寫作者唯一的出路途徑。而原本附加在文學獎的獲獎獎金也成為了一些寫手的賺錢方式。

在臺灣,不管是藝術或文學方面,極具天賦和創作能力的人都非常的多,要在這茫茫的人才中闖出一片天,說容易有時也非常的看運氣。網路的多元性給予了有寫作夢的人,分享自己文筆的機會,甚至有機會出版著作,文學獎作為過去寫作者增加自身知名度的方式,在現在依舊有一定的影響力,但未必能有出書的機會。不管是網路還是比賽,這些方法都未必能保證寫作者能一舉成功,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。在講座最後的問答時間,有聽講同學向楊隸亞老師提問,「若參與各項比賽一直未能獲獎,是否要給投入創作的自己設定期限?」

當下聽完演講沒有什麼想提問的自己,聽見有位同學如此一問,覺得有趣也認為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。在追尋創作夢的過程中,經濟開銷是重要且實際的,畢竟活著生活必定要有所顧慮。而作為在寫作領域的創作者,要如何兼具目標與生活的平衡,是每個人要面對的重要課題。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