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講紀錄【騷夏老師】|寫作備忘錄:得獎與出版產業的貼身觀察

主講人∣ 騷夏老師
講題∣ 寫作備忘錄:得獎與出版產業的貼身觀察
主持人∣ 游宗蓉老師
日期∣ 2024.12.13 10:00-12:00
地點∣ 東華大學 人社一館 第二講堂


【演講紀錄∣黃一捐】

騷夏老師以在出版業工作多年的身份,慷慨分享她的工作經驗。在演講中,騷夏老師每
演講到一個段落,便進行問答,與現場同學熱切互動。
講座以三個職務面向來進行,分別是「記者」、「書評」和「編輯」,以此切入在出版
相關產業工作,需關注和培養的能力。
第一項職務「記者」:工作內容包含「內容採訪」、「對談」和「側記」的文章書寫。
在「內容採訪」上,騷夏老師提出工作心經:「不要怕問笨問題」。所謂的「笨問題
」,是不敢問的問題,也就是說,不要害怕問不敢問的問題。騷夏老師說,只要能夠掌握「
時間、空間、人間」三大要點,不論是其中一項要點,或是組合不同要點,由此出發的問題
,就是邁出了成功採訪的第一步。
例如以「時間」和「人間」兩項要點的組合,問題形式可以是「回到過去某時間點想和
過去的誰說話」,由此延伸的題目可以是:「回到高中想和當時的自己說什麼」;而如果是
單獨以「時間」作要點的話,問題形式可以是「現在做這件事的意義」,其題目可以是:「
出版這本書的個人意義或時代意義?」
在另外兩種工作「對談」和「側記」上,騷夏老師分別提出關鍵想法。「對談」的形式
中,記者自己也是主角,文章中除了與談人的想法和話語,也包括了記者自己。而「側記」
的文章,主要是收集資料寫成。文章具有獨特觀點,而且讓人讀後有所得,就會是一篇好的
側記。
第二項職務「書評」:騷夏老師提到重要的工作除了介紹書中的內容,也包括如何定位
這本書。在取材後要思索如何破題和下標題,並且不失禮貌的動筆評論。
第三項職務「編輯」:工作包含了翻譯書或自製書的製作。
在前端作業上,翻譯書的製作相較簡單,編輯主要需處理的是翻譯成本;而相較於自製
書,其工程較複雜,需要作者開發,甚至跟隨作者一同製作,例如自製食譜書的時候,就會
有食物採買、煮食程攝影等工作。
除了上述的前端工作,編輯也需做版權處理,版權開發,競標,發譯和編務等。其中發
譯的工作是一門學問,一般而言,找或不找名家翻譯,話題性的考量都需包含;而編務的工
作除了書的編務,還有章節編排、校對、排版,和開本的選擇。

因為編輯的工作繁瑣,並要求精準,素人初入出版業很難能從事編輯。騷夏老師形容,
以餐廳工作比喻,編輯是內場工作,是作菜、料理;而外場會多由素人來擔當,由此來瞭解
、累積經歷。在出版業的「外場」工作主要是企劃行銷。
一般來說,企劃行銷的工作內容有發美術稿,寫書腰的文案,以及在新書上市前三個月
向通路報品等。
文案工作是一門學問,不論是編輯和企劃都需要寫文案。騷夏老師定義所謂的文案就是
廣告詞,要能精準掌握精神和梗概。在現今社群時代,尤其需要用很短的文案,來介紹一本
書。為了增加點閱率和流量,一則好的短文案須掌握兩個重點。一個是使用短句使讀者瞭解
書的內容,增加購買興趣,也就是編輯要能創造和尋找「市場獨特性」;另一個重點則是在
短文案中介紹「書的梗概」。短文案只要再搭配上正方形、符合比例的圖片,便很適合在ig
社群上的行銷。騷夏老師也分享一些工作實例,讓講者看見在ig社群上進行宣傳的文案形式

另一個令在座同學感興趣的問題是,編輯除了上述的工作,是否能做個人喜愛的書呢?
騷夏老師說明,選書主要是以出版社的需求與定位為出發,這關係於企業想要經營的品牌形
象。如何開發作者,也是在如此考量下進行。而以現今的時代來說,雖然文學作品的銷售較
難突破,但如能得大獎,對出版社來說就有積分。而一般來說,基於銷售度的考量,出版社
會重視作者是否有經營粉專,以及粉專的粉絲數。
最後騷夏老師回應同學提問在工作與創作如何平衡的問題。他提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,
需要能使用零星的時間來創作。他比較擅長寫較短的散文,而這也反映出是因為較難有時間
坐在桌前寫作。捷運通勤,往往是他主要的創作時間。
在介紹了上述的出版業工作後,騷夏老師也提到在工作上難免遭受低潮,而他慶幸自己
是寫作者,能夠藉由寫作承接自己的心情,映照內心較脆弱的時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