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講人∣ 馬尼尼為老師
講題∣ 人為什麼要做事不關己的事一一《關於今生好好愛動物》
主持人∣ 小美系友
日期∣ 2024.08.16
【演講心得∣邵忻騊】
台灣的流浪動物問題相對嚴重,已經是每一個人都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,而收容所本應是這些無助生命的庇護所,卻有時變成了對牠們二次傷害之地。
台灣的流浪動物數量龐大,這不僅是動物的悲劇,也是正正反映我們對待動物生命的態度。在許多收容所裡,動物們的生活條件並不理想,除了空間上的擁擠,更多的是人們對牠們的冷血與無情。
講者提到,當動物在收容所中死亡時,往往沒有適當的安排,這些動物的遺體無處安葬,甚至會被忽視。這時,一些志工選擇以「死後領養」的方式,給已故的動物找一個合法的葬地,讓牠們有一個有尊嚴的安息之所。
許多收容所的工作人員,並不一定具備對動物的基本尊重。進入收容所工作的門檻相對較低,讓一些對動物缺乏同情心的人進入了這個本應是需要情感的場所。收容所漸漸變成了一個對動物的「融煉場」,那些原本需要照護和醫療的動物,往往無法得到最基本的尊重。這不僅是對動物的不公,更是一種對生命價值的輕視。
講者還提到,許多棄養動物的人對待動物的態度也成為了問題的根源之一。這些人將動物當作一時的玩物,當他們不再需要時,就將牠們丟棄,讓收容所承擔起本應由他們負責的責任。人對動物生命的忽視與不負責任,不僅對動物造成傷害,也同時加重了收容所的壓力,使得許多動物無法得到足夠的照顧與醫療。
在聽完演講後,我更加明白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。講者強調,雖然人類與動物之間確實存在某種區別,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忽視動物的生命。每一條生命都是珍貴的,無論是人還是動物,都應該受到同等的尊重。
演講中提到「生命的價值並沒有區別」。人類與動物,無論在外形、語言或行為上有多少不同,但生命本身是無差別的。每一條生命都應該被珍惜,每一隻動物都應該得到應有的照顧與尊重。當我們選擇收養一隻動物時,我們不僅是在給予牠一個家,更是在對牠的生命負責。
人之所以為人,並不是人類有多麼高尚,而是人類往往有更大的能力善待弱者、接受弱者。只希望未來處理流浪動物的空間會更寬裕,讓每家收容所都能成為真正的收容所。
【演講心得∣馬尼尼為】
對於講者馬尼尼為讀書時的切入點印象深刻,用動物收容所的觀點去讀《滅頂與生還》、《卡塔莉娜》。在《滅頂與生還》,提到了解往往存在簡化的風險,而收容所屬於不能被簡化的場域。而在談論精神病院的人類學書籍《卡塔莉娜》,馬尼尼為關注的是場域的重返,你必須重返你的訪談場所。以生命政治的觀點來說,集中營裡的人與收容所裡的動物,都是裸命,治理規則暴力凸顯的地方。
深切有感的是,關切的路徑不同,我們在乎的優先順序也就不一樣,做為一個野生動物關切者,聽到講者說無法理解為何不能讓貓狗在外面亂跑會有點難過,可以明白馬尼尼為是把貓咪狗狗當作生命來理解,但是作為一個生命並非與世無爭的活著,跟周遭的生命存在一定程度的緊張關係(馬尼尼為注意到貓狗因為人的乾淨空間想像被侵擾、犧牲,但演講中似乎沒有談到貓狗也會侵擾其他的生命)時光書店的主持令人激賞,既提醒觀眾野生動物保育的脈絡,同時也提醒大家要留意場域,收容所裡的貓狗跟街上的貓狗是不一樣的。區分出場
域,談論動物在此場域遭遇的狀況,或許才能比較細膩的觀看動物的處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