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講紀錄【許媛婷老師】|故宮策展實務

主講人∣ 許媛婷老師
講題∣ 故宮策展實務
主持人∣ 劉秀美老師
日期∣ 2024.11.26


【演講紀錄∣邵忻騊】

許媛婷老師現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,曾深耕故宮數十年,並專注於典藏部門工作。近十年來,老師轉型為策展部門,是次分享,則細講了自己的工作經驗與田野觀察。

老師開場指出,故宮不僅是保存文物的場所,更是一個文化的包容體。這意味著,故宮所需的人才不僅要處理傳統的文物工作,還需要處理包括平面設計、傳播媒體等新興領域之工類。舉例來說,故宮近期舉辦了故宮100歲LOGO設計大賽,並製作了一系列「故宮好客」之影片,這些都採用了非傳統的手法來展現故宮的文化內涵。

在科技應用方面,許老師提到,例如幫翠玉白菜、毛公鼎等文物拍攝8K影片,可以捕捉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,像是菜葉上的蝗蟲與鼎中的500字銘文等。這些技術的運用,能讓民眾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認識文物,以便大眾更好地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與文化。

策展與展覽設計

許老師接著分享了展覽策劃的經驗,強調展覽是一個讓人們認識文物的活動,以又可以分為商業展覽與非商業展覽。商業展覽會需要深入研究受眾群,而非商業展覽則首先需要研究展覽本身的屬性,再考慮觀眾的視覺需求。故此,非商業展覽的受眾群較為特定,並且規模相對較小。

近年來,商業與非商業展覽的界線越來越模糊,例如故宮的「大美不言」展覽便是將兩者結合的範例,旨在擴大受眾群並補償展覽的高昂成本。展覽的形式有多種,首先需要考慮是否為實體展或數位展。數位展覽又可細分為線上與線下展覽,其中線下展覽有沉浸式體驗的設計。展覽標題在宣傳中具有重要作用,以往的標題較為典雅,但現在的展覽標題則更多強調創意與趣味。例如,故宮近期的實體展覽標題便有「航向天方」、「公主駕到!」等充滿創意的名稱。

展覽的歷史背景與時代建構也是策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。例如,故宮的「航向天方」展覽便將15世紀的歷史與國際大事結合,改動了內容細節,以避免觸及敏感的政治話題。同樣地,選題、挑展件、設計展場、行政流程等,都需要周密規劃與協調,尤其是展覽推出時,如何進行有效的宣傳與教育,將直接影響展覽的受眾與意義。

在展覽標題方面,創新性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。例如,有些展覽的標題包括「宇宙的遙想」、「現代驅魔師」、「何為人?」等,這些標題既富有創意,又能引發觀眾的好奇心。

展覽策劃的挑戰與實踐

許老師強調,展覽策劃過程中,選題、挑展件、設計、行政流程等環節都需要仔細考量,並且必須經過多次的溝通與調整。在這些過程中,策展人往往會面臨懷疑、挫折與壓力,尤其是當展覽即將推出時,如何宣傳與教育民眾,都是關鍵的挑戰。

實體展覽的準備時間通常較長,最多可達6個月以上,國外的展覽甚至需要達到四年的準備期。而線上策展則具有較高的靈活性與廣泛性,能夠貼近日常生活題材,如夜市、星座、化妝等,並不受時效性與空間限制,能吸引更廣泛的受眾。

最後,許老師提到展覽策劃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工具——展示腳本。這是對展品的重點說明與歸類,有助於策展人尋找合適的展品並進行有效的呈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