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講人∣ 張蜀蕙老師
講題∣ 川洋記憶與日常光景-宋人的盆地詩
主持人∣ 張寶云老師
日期∣ 2022.05.20
地點∣ Google Meet 線上演講
【演講心得∣黃品瑄】
張蜀蕙老師講述了相當多宋詩的文化細節。從老師的講解中能得到相當多宋朝的生活細節,也許也算得上是宋朝浪漫的因子。不求聲色、不求大的生活跟如今的城市生活相似。平常都是說唐詩、宋詞、原曲,在老師的帶領下看到以前宋朝的小知識。從研究界先講起,就能發現其實宋詩有其特殊的地位,表達宋代的社會意識、哲學及倫理性,也充分展現宋代人悲哀揚棄的人生觀。
題目提及盆池,在演講之前有些難想像盆池到底藏著什麼神秘的元素,才知道盆池可以代表閒適生活,也能讓詩人盡情表達所謂江湖之想,林泉之思。裡面可能包含五湖四海的意象。相比唐朝人沒有這麼多時間寫旅遊經驗,宋代人寫日記的習慣讓我感到貼近,甚至聽到宋代人也有寫便利貼習慣的時候會心一笑。講述宋詩中老師藉由詩談及了各地之景,如淮河風波、三峽水險,也有講述川洋波濤,再從大河大景轉回居室之中。為什麼要在房屋裡做一艘船呢?本來想說或許只是有錢人消遣玩樂的造景,沒想到背後也有居安思危的想法。
宋代的空間美學在宋詩的描述下相當迷人,不只是有花、魚盆池造景,還有家具、玩物、畫作等。老師讓我看到許多沒有想像過的詩觀風景,並且也想比較唐詩跟宋詩的差別。演講讓我對宋代有了興趣,繼而自己上網查資料看關於汴京的相關資訊。我很期待之後能在閱讀中發掘更多宋詩,並且就著老師精心講解的各樣景色去回頭看宋代人精彩的生活。
【演講心得∣黃堉誠】
聽講前我最大的疑問便是,甚麼是盆池呢?若上網搜尋圖片將得到石製洗手盆,若以字面上的意思推敲,猜測是以盆為單位的魚池。我注意到半數聽眾是光電系的,想必是和採光造景有關的主題。
蜀蕙老師研究專長在於宋朝貶謫文學,我很不熟悉,她點出了盆池的定義:一種能移動的水池。我想是以景寓人心,那可是距今一千多年前流行的室外造景了呢。老師舉了韓愈的《盆池詩五首》為例,我覺得「老翁真個似童兒,汲水埋盆作小池。」這句特別鮮明活潑,後面老師介紹了宋朝新穎的寫作題材與詩律、水路水文與四季變化的詩句。盆池的體悟是小時代的大觀,把大自然可以濃縮在小小的物件中,比如養小魚小貓,甚至連吃龍眼、荔枝、江瑤柱(干貝)這些都能寫詩。蘇軾撿了顆石頭,便有了「石峰斗起三千丈,身在假山園裡行」一句,假山理石也成了一門造景藝術。
老師問:「唐代詩人為何寫得比宋代好?」,我非常模糊的認為是唐詩比較抒情,我們讀了嚴羽的《滄浪詩話》,我試圖去理解:宋代人討論甚麼是詩,而非唐代的吟詠情性,江西詩派的「文字、才學、議論」分別對應著「讀書、窮理、言筌(言詞跡象)」,嚴羽以「尚理而病於意興」為宋詩作結。